简介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
吴玉韶博士的《树立积极老龄观,把养老变享老》讲座
前言
1.习近平浓厚的敬老情怀
1984年12月7日,《人民日报》:“中青年干部要尊老”引用郑板桥诗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称赞老干部的价值。
2.习近平亲切关怀、高度重视
“老龄问题是党中央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讲话共达50多次,指示要求之多、之具体、之深刻前所未有。
3.新时代新养老
新时代养老将由生存必需型向享受型、发展型、参与型转变,实现从养老到享老的目标。
4.主要内容
老龄化是新时代基本国情
构建新时代养老服务体系
树立积极健康老龄化理念
一、构建中国特色的养老体系
1.新的基本国情
旧国情:人口多——计划生育
新国情:老龄化——积极应对
2.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
基数大:我国老年人口占世界25%,亚洲40%
发展快:从成年型国家到老年型国家只用18年
不平衡:城乡和区域的不平衡。
未富先老:我国在人均GDP不到1000美元就进入
3.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
老龄化与现代化进程高度吻合
4.习近平强调应对老龄化重要性
“两个事关”: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
5.三大认识误区
⑴把老龄化问题窄化为老年人问题或养老问题
⑵把应对老龄化看成是部门工作或业务工作
⑶把老年人视为被照顾对象当作负担和包袱
6.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
三个重点人群
党政干部、青少年、老年人
二、构建新时代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保障体系、健康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宜居环境体系、社会支持体系、老年参与体系。
1.新时代养老服务体系
如何构建养老服务体系?
居家养老90%;社区养老7%;机构养老3%。
养老服务功能区分
健康低龄居家养老90%;部分失能社区养老7%;失能高龄独居机构养老3%。
哪儿是养老的好去处?
人口老龄化首先是好事,人口预期寿命是最客观、最综合、最过硬的指标(全国77,上海83.37、北京82.15、天津、浙江、江苏、广东,排后6位是西藏、云南、青海、贵州、甘肃、新疆)。
2.如何理解以居家养老为基础?
什么是居家养老?
传统的家庭养老 + 现代的社会保障和社区服务
邓小平:家庭是个好东西
“欧洲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没有家庭不行,家庭是个好东西。我们还要维持家庭。全国有多少老人,都要靠一家一户养活的。中国文化从孔夫子起,就提倡赡养老人”。----倪德刚:未被整理到“南方谈话”要点中的“要点”
为什么居家养老是最好的养老模式?
⑴中国悠久的家庭养老传统,也是世界性的趋势。
⑵养老是老年期生活方式,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原居安老,有利于延续文化和交往。
⑶有利于融入社会,全龄共处、代际共融,弱化老的效应。
3.实施家庭养老支持政策
----实施就近或共同居住的住房政策
----实施子女照料假
----实行喘息制度
----推行免费家庭护理技能培训
----推行家庭养老床位(南京)
----互助养老、时间银行
这是最积极、最经济的居家养老政策。
4.如何理解以社区服务为依托?
破解居家养老服务难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养老体系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其中最难的是送上门的专业照护服务。
宁波经验“请出来,送进去”
健康低龄老人---“请出来”
高龄有病老人---“送进去”
2019年5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
一是加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有效供给。对老旧小区通过政府回购、租赁等补上养老设施欠账。新建小区按规定建设的养老设施移交政府后,要无偿或低偿用于社区养老服务。对企业、政府和事业单位腾退的用地、用房,适宜的要优先用于社区养老服务。
二是放宽准入,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养老服务。鼓励发展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机构,在房租、用水用电价格上给予政策优惠。依托“互联网+”提供“点菜式”就近便捷养老服务,支持连锁化、综合化、品牌化运营。
三是按规定以财政补贴等方式,支持大范围开展养老服务人员培训,扩大普通高校、职业院校这方面培养规模,加快建设素质优良的专业队伍。
四是优化财政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支出结构,相关资金更多用于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整合高龄津贴、护理补贴等,集中补贴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费用。
5.如何理解以机构养老为补充?
养老机构三个功能
养老机构四个缺陷
养老机构四个发展趋势
三、树立积极健康老龄化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决定行动。养老不仅需要先进的硬件、良好的保障,更需要科学的理念。
1.国际社会积极老龄化理念
健康老龄化理念
积极老龄化理念
联合国老年人原则
2.习近平:积极老龄观
“三个积极看待”:积极看待老龄社会、老年人和老年人生活。
“三个有”: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
“三自教育”:对老年人进行自尊、自立、自强的自爱意识教育。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说:“老人是对老年一无所知的孩子”。
3.八个积极健康老龄观
4.树立生命历程理念
认识老年期适应老年期
老年期是人的生命历程一部分,很多慢性是中年期得的,衰老和功能衰退是缓慢渐进的过程,“老年人今天与明天没有本质不同”。
养老是老年期的一种生活方式,以共性为主,特殊性为辅,不要刻意把老年人与社会隔离开来,把老年人过度“养”起来,也不是所有老年人都需要照顾与护理
周大新《天黑得很慢》老年五种风景
第一种风景:陪伴的人越来越少,要学会独自生活和品尝孤独。
第二种风景:社会关注度越来越少,要学会欣赏后来者的热闹和风光,而不是妒忌和抱怨。
第三种风景:前行路上骗子很多,对此要提高警惕,捂紧财产钱包,别轻易上当受骗。
第四种风景:前行路上险情不断,要学会与疾病和功能衰退共处,带病生活。
第五种风景:经过人生无所不能的奋斗,最终又回到人生的起点----床,去接受别人的照料,并准备骑鹤远遁。
认识老年期适应老年期
衰老、虚弱、部分失能≠疾病
5.树立独立自强理念
联合国老年人原则核心理念:独立、参与、自我充实。
日本养老服务核心理念:自立、支援。
强调独立、参与,避免形成照护依赖。
6.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毛泽东: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习近平: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根本途径在于学习。
延长第三年龄期
国际上划分四个年龄期:儿童及青少年期;职业及谋生期;退休期;依赖期。“第三年龄”指的就是退休期。国外老年大学也叫第三年龄大学,通过学习,延长第三年龄期,最大限度缩短依赖期。
拓展生命广度
“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生命的广度可以是无限的”,通过学习拓展生命广度
7.树立主动参与理念
从老年人之用到用老年人
研究表明,60-69岁低龄老人,思维能力保持着普通人智力高峰期的80-90%,部分人智力和创新力甚至会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
研究与实践也表明,老年人社会参与和自我的身心健康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参与越活跃,身心健康状况越好。
数量大结构优
到201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49亿,占17.9%,其中60-65岁8291万,占33%,60-69低龄老人占56%。
8.树立积极养老理念
“追赶审美的那趟晚班车”
“审美是最深刻的教养”
“文盲不多美盲很多”(吴冠中)
“以美育代替宗教”(蔡元培)
我国游学养老天地大
“中国这么大,我要去看看”
悠久的历史文化优势
辽阔多样的疆域优势
复杂互补的气候优势
丰富的民族文化优势
独特的中医中药优势
花甲背包客
北京普通退休职工张广柱和王钟津两位老人,从2008年开始,自助游览了五大洲等数70多个国家,“花甲背包客”成为了背包客中的传奇。语言的障碍、琐事的羁绊、工作的忙碌、经济的限制……这些都是怀揣着环球梦却无法迈出第一步的人的困惑。
身残志坚夏伯渝
夏伯渝,26岁登珠峰时因帮助队友双腿截肢。去年69岁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中国第一个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获得“2018北京榜样”年榜人物荣誉称号。
奶奶作家姜淑梅
现年82岁,60岁开始识字,之后开始写作,发表了4部长篇小说,2014年加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部分文字面世后,好评如潮,感动了众多读者和网友,为老人赢得了众多“姜丝”。
正确对待再婚
非洲彦语:“如果你想走得快,就独自行动,如果你想走得远,就结伴而行”。
男女性自理能力差异大,理解和支持男性再婚。
9.树立健康养老理念
老年人健康素养低是最大问题
平均14.18%→老年人一半
想健康又不知道如何健康
中国百岁老人课题研究健康长寿六要素
心态平和、饮食节制、生活规律、适度劳动、良好环境、遗传因素
人生百岁不是梦
全国百岁老人58789人
男性14713人,占25%
女性44076人,占75%
城市17100人,占29%
农村41689人,占71%
全方位健康管理
树立治“共病”理念
老年人“共病”是指2种或2种以上慢性病共同存在于一个老年人身上。老年人共病率已经超过60%。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全球有七分之一老年人不是死于衰老或疾病,而于死于不合理用药。“看主要的病,吃关键的药”。
---宣武医院药学部教授王育琴
老年人“三大”健康误区
“吃”是老年健康最大的问题
老年人“吃”的问题突出:营养不良贫血体重不达标(非贫困所致),饮食偏好,油盐过高,奶水果谷薯类过低。
老年人健康:营养比运动更重要
调查显示,我国约有一半老人营养不良,有些老人盲目吃素、吃保健品、添加剂,减肥,最终瘦到皮包骨头。若是统计80岁以上或是农村老人,营养不良比例可能更高。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营养与食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付萍教授
老年健身“金字塔”:从经验健身到科学健身
第一层:每天不少于30分钟心血管运动,如太极拳、舞蹈、散步等,促进气血畅通,增强生命活力。
第二层:每天5—10分钟伸展运动,如下蹲、转体、甩手等,使肌肉放松,有利于恢复生理机能。
第三层:每周2次力量训练,强壮肌肉、骨骼,促进代谢旺盛。
健身新理念
“养老不仅要存钱,还要存肌肉”
树立积极康复新理念
树立积极康复理念:
生物学基本原理,“用进废退”,老年人功能要多用才能减少失能。
积极护理新理念:不是替代,而是辅助。
世界卫生组织:100%健康要素比重
国医大师王琦谈养生
养生不在养
养生不在补
养生不在同
“越是刻意,越难如意”
专注力:对抗岁月的力量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艾伦.朗格教授在《专注力与岁月对抗的力量》中,创造了
“可能性心理学”,核心观点:
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
年龄只是一个数字而已。
北大“长寿俱乐部”
北大哲学系被誉为“长寿俱乐部”。现在90岁以上10多人,80岁以上20多人。他们吃住穿极不讲究,不吃营养品,不运动,有一个共同特点,全部的兴趣都在学术研究上,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不求寿而得寿,埋头学术不知老之将至”。
2013年5月看望中国最长寿老人——广西巴马罗美珍(时年127岁)
中国古代名人平均寿命
“工作、学习和参与是最好的养生和养老”
10.树立宜居环境理念
宜居环境转型
老年宜居环境三原则
安全、便利、舒适
11.树立安宁疗护理念
“既要优生,也要优死”
“给生命两头同等的关爱”。
让老年人走得安祥、有尊严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经济学人智库《2015年度死亡质量报告》
80个国家和地区死亡质量排名
第一名:英国;第二名:澳大利亚;第三名:新西兰;第四名:爱尔兰;第五名:比利时;第六名:中国台湾。中国排第七十一名:
活到最后一刻仍然重要
“你是重要的,因为你是你,你一直活到最后一刻,仍然是那么重要。我们会尽一切努力,帮助你安祥逝去,但也尽一切努力,令你活到最后一刻。”----世界上第一家临终关怀机构英国圣里斯多弗墙上的名言
敬老新箴言
关爱小孩是自然行为,关爱老人是文明行为
只要父母还在,你就离衰老和死亡很远(周国平)
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季羡林)
种田得谷,敬老得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