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县老年保健协会组织完成《慈利民间偏方》编辑工作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要 “挖掘民间诊疗技术和方药,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收集筛选民间中医药验方、秘方和技法”。中国传统医学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古代人民几千年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中国古代人民对于大千世界的思考,对于世间万物生命的尊重。在我国,利用中医药偏方秘方治病由来已久。新中国成立后,曾召开 “首届全国五方(单方、验方、秘方、经方、协定处方)应用研究学术交流会”“全国老中医秘方交流会”;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一一民间偏方,顾名思义是指未经有关部门同意上市出售,或不是正统的药方,其来源不为人知,也不见历代的药学典籍记载,只是在民间流传,因此更应该挖掘、传承和利用好。
慈利县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地处武陵山脉东部边缘,汉族、土家族等多个民族聚集于此,早在旧石器时代中期,慈利就有人类繁衍生息,面对严酷自然环境和激烈生存斗争,勤劳智慧的慈利人民积累了丰富的利用中草药治病扶伤的药方和经验,形成了传统民族医学和民间偏方,为进一步挖掘、传承和利用好这一瑰宝,慈利县老年保健协会

图为慈利县老年保健协会编写的《慈利民间药方》
图为慈利县老年保健协会会长李修自亲自审核《慈利民间药方》
会长李修自、秘书长李思权带领各乡镇分会人员和《慈利民间药方》采编人员深入全县26个乡镇(街道),历时2年多时间,通过召开座谈会和上门拜访等方式开展了大量采访工作,采访对象达三百多人,主要是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土朗中、赤脚医生、民间中医药传承者等,共收集药方八千多条。经编辑专家组讨论、筛选、考证,归纳出2030条民间药方,分上下篇,上篇为治病药方,重点介绍了头部、口疮、眼睛、耳鼻、肺部、中风、胃疼、便秘、痔疮、小儿、妇科等疾病治疗,下篇为扶伤药方,重点介绍了跌打损伤、动物咬伤、皮肤病等治疗方法,形成了17万字的《慈利民间秘方》,不仅赢得慈利老百姓的赞许,更是为中国传统医学提供了积累。

图为慈利县老年保健协会秘书长李思权深入江垭镇合心村祖传名医赵名富家接受秘方捐赠
(慈利县老年保健协会秘书长李思权供稿)